Medtec 供应链创新展

Medtec 供应链创新展

2024年12月23-24日 | 苏州国际博览中心A馆

EN | 中文
   

首页 > 投资并购 > 召回,收购 VS 集采,裁员:医疗器械制造展望2024医疗器械的何去何从

召回,收购 VS 集采,裁员:医疗器械制造展望2024医疗器械的何去何从

2024-04-15

一边是庙堂,一边是江湖;一头是苟且,而一头可能还是苟且。

内外之间的撕裂,脚下土地和头顶星空的撕裂。英雄,也有苦难,无助时。唯一可以参照的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江湖的门面一波接着一波。

国产医疗器械,好像也走到了雁门关前。并无对错,不分新旧,都只是好奇: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而路,在何方?

医疗器械制造展Medtec 了解到J&J千亿收购Abiomed的时候,产业人直呼,心衰的时代要来临,收购的时代要来临。于是,国产PVAD焕发二次青春,再度上演“大家一起做,才是真的做”的戏码。

直到近期,Impella在美国召回。国内投资瞬时被打击,企业端无头绪,甚至发出,美国采用自杀的方式,要团灭中国人开发泵的积极性。

同样,不久之前,心房分流器的(V-wave)的临床研究结果再次未达到主要终点。又动摇了一波信心。

总结下来,中国创新器械的开发受制于美国的声音。卡脖子的并非技术,而是他人的“眼色”

当然,这声音,我们可以踩于其上,继续深挖。但,就看谁信了。因为,突破需要时间和金钱。而留给当前产业的时间和金钱,却已不多。

无论是暂时论,还是信心论,有一点,不会变:“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别人十几年的心血,为什么我们几年就可以踏平。牛顿的棺材板,可能真动了。

受伤的J&J,又搞了一票千亿收购,去缓解Abiomed带来的负面。

作为美国介入器械4小生之一的Shockwave,是震波技术在血管领域的开拓者。这样的结合,无疑是多赢,且对比植入的Abiomed,风险也是小的。

昨日吃过的时间之苦,时间也一定奖励你,Shockwave值得这份千亿嫁妆。因为,它改变的是一个手术,对整个产业都有积极影响。

这才是收购该有的样子。

河北3+N的集采,几乎抹去了整个神经介入人的信心。

大家第一次真实地看到,原来玩家可以如此之多,价格可以如此之低。其实,当年,这众多企业知道,未来的竞争对手是如此之多。

但,他们都自信地认为,死的一定是别人。

毁灭我们的不是无知,而是傲慢。

学生时代看《傲慢与偏见》,看的是爱情和田园;成年后,看到的满是成人世界,最忌怕却也最常见的,那就是傲慢与偏见。

傲慢于常识,傲慢于逻辑。

神经介入表面看似动辄>20乃至>40张证,让技术成为白菜;深度的则是,一众产业人对这个产业的集体绞杀。

用一位前辈的话说:投资的无序和泛滥,扩大却隐藏了产业风险。怎么可能一个赛道能容下60-70家的企业,且产品线80%重合。

现在回看,一身冷汗。

而在临床和技术端,却几乎没逃出美敦力,史赛克,Microvention,Penumbra编织出的技术瓶颈。没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生出中国的技术力量。但钱,却哄抬了整个产业的成本。最终,导致所有企业几乎都在赔本赚吆喝。

几十亿乃至百亿,像是搭建了一台《红楼梦》。最后,集采空降。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一个神经产业的朋友说:电动车行业如此内卷,为什么还有这么多跟随者。我笑问:你觉得你们是特斯拉,比亚迪,还是……?

这是我们最常犯的错误之一,在宏观下的不自知。无论电动车还是神经介入,它不可能逃脱物理定律,逻辑和常识:

没有技术突破者,没有产品差异化者必赔钱,必掉队。

神经介入有老玩家神通,泰杰,维心,加奇;也有新贵心玮,通桥,中天,艾柯等。以时间取胜的,以产品取胜的,以销售取胜的,以价格取胜的……都有值得产业人学习借鉴的地方。

但,更为主要的是,谁有持久的产品力,创新力,尤其在信息差愈加透明,国家政策愈加快速的大时代之下,才是我们该去反思和珍视的地方。

而伴随整个资本市场萎靡,产业内卷,集采联动的就是裁员。因为,活下去成为了所有企业的第一命题。

医械市场日新月异,如何精准快速把握市场变局与转变方向?来医疗器械制造展Medtec !在急速发展的市场中紧随行业发展趋势,把握行业脉搏,Medtec China 2024 会议规模扩大至百余场,时间延长至四天,展前一天举办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技术高峰论坛,展会现场同期举办医疗器械制造展Medtec  China 2024同期创新技术及配套服务论坛论坛紧随行业发展趋势,把握行业脉搏,助力企业从业人员在持续变化及发展的环境下把握机遇。因此本届现场会议将汇聚数千名专业医械工程师,是先进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展示的优选平台。点击立刻报名参展

之前有产业文章说,比当前问题更可怕的是企业家,即人,我是同意这个观点的。

因为,人是一切最大的变量。一切的逻辑,常识,都是基于人而言的。医疗器械的链条之上,从投资端,企业端,医院端,无不都是产业的顶级智慧和高手。但读历史,往往是高手们组的局,容易坍塌。

哀兵必胜,说的就是这个反道理。

我佩服一些顶级的投资机构,一个赛道没有优秀者,宁愿不投;而非每个赛道都占,甚至一个赛道投3-4家。

投资投的就是不确定性,是未来,是敢于技术突破者。

企业端,就是长期性,就是敢于承认站在牛顿的肩膀上,而后不断革新,生出自己的技术力量。8年,10年,乃至20年的默默无闻。当然,能一边造血,一边向前则是最优。

所有这些,都是由人主导,引领和完成的。

敢于长期默默,则很可能不必看别人眼色。长期默默,需要勇气,而勇气是稀缺品。

敢于戒除傲慢,则很可能早些跳出内卷。戒除傲慢,人才可能拥抱变化,突破极限。

敢于谦卑待事,则很可能实现共赢。谦卑待事,需要人降低姿态,长期心态。

这些,于人而言,都是极难之事。但不是,人要做的应该就是难的么?

这些,也只指向一个目标,即共同推进中国器械技术的进步,而为人民服务。

福祸相依。

国内已出现很多小团队,开启了他们的以技术突破为核心的创业。无论是自发还是当前环境逼迫,总归是好的。

这是跟随到想突破的转变。或许投资不适应,同行不适应,但有这股势头在,有这样的团队在,就有可能走出国产器械的路线。

这符合技术发展的逻辑,符合投资的逻辑。

太阳底下无新事,看不懂我们自己的时候,看历史,看其它产业,看逻辑,看常识。我始终坚信,拥有如此多临床经验,如此多工程师,如此制造底蕴的我们,一定能跑出属于中国的器械技术。

需要恒久,需要热爱,然后交给时间,无惧成败,无问西东。

文章来源: 一聊Med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