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医疗器械发展报告:中医机构数量年均增6%,家用器械成蓝海
2019-05-21
《2018 年中国中医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报告》在中国(上海)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上发布。报告披露:国内医疗服务行业中,中医机构数量与中医医疗服务占比稳步提升。
截止 2017 年底,全国中医医疗器械企业销售收入为95亿元,同比增长 17.1%,中医机构数量从2010年的36763 家增加到2017年的54243 家,年均增长6%。中医机构占全国卫生机构的占比由2015年4.73%逐步提升到5.5%,居民对中医医疗、康养、治未病等需求明显提升。
▍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五地中医医疗服务收入最高
所谓中医医疗器械,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发和应用的医疗器械,包括开展针灸、刮痧、拔罐等诊疗活动应用的传统中医医疗器械和四诊仪、经络检测仪、电针治疗仪等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现代中医医疗器械。
数据显示,中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数量及规模近年不断扩大。截止2018年,全国中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共有244家,同比增加24家。截止2017年,规模以上企业28家,同比增加6家;高新技术企业31家,同比增加9家。2017年国内中医医疗服务收入最高的依次是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江苏省、浙江省五地;其中科教项目收入最高的是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三地,且与其他省市差距明显。
中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科创实力正在明显增强。报告显示,截止2017年,政府所属中医科研机构课题数合计3343个,比2016年增家103个。目前,全国 II 类中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产品主要聚焦在:无源针灸针、皮内针类、有源针灸针产品。全国 I 类中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产品主要聚焦在:拔罐类产品、刮痧类产品、穴位贴、贴类产品。从产品的区域分布来看,江苏省产品最多共计:115种(占比38.4%);广东省40种(占比13.4%);河南省28 种(占比9.36%);上海市18种(占比 6%)。
▍市场占有率低、知识产权保护不足是短板
“报告”同时呈现了一些中医医疗器械发展的短板。市场占有率低,是其中之一。
近年随着中医医疗服务需求的提升,以电针治疗设备、中药熏洗设备、中医电疗设备、中医磁疗设备、中医康复训练设备、煎药机为主的二类中医医疗器械增长较快。但是,中医医疗器械市场占有率低,国家药监局数据统计,全国 2018年发放2类医疗器械注册证7801张,其中中医医疗器械只占14 张,占比非常小。
除此之外,中医医疗器械知识产权的保护不足。国内Ⅰ类Ⅱ类中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专利总数为2768件;其中,Ⅱ类中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专利数量共计2451件。从省份来看,河南省中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拥有的专利最多,专利总数达到650件(占23.5%),其次为江苏省,该省中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专利总数为614件(占22.2%)。
今天的发布会上同时成立“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中医医疗器械专业委员会”。专委会理事长吴长海介绍,中医医疗器械将是中医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将成为中医服务的重要提供手段,并有可能借助“一带一路”走向全球。
据透露,今年专委会还将建立中医医疗器械专业孵化器,加速优秀中医医疗器械企业和产品的培育,推进中医医疗器械的在养老、康复、体检等领域的应用。
▍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融入中医医疗带来新发展
上海道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春清说,“目前中医医疗器械开发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可开拓的空间十分巨大。”
在业内人士看来,家庭将成为中医医疗器械的“蓝海”。根据网络销量统计,中医医疗器械主要以拔罐、刮痧、热敷、艾灸等产品为主,产品销量较为火热。
企业的观点,在报告中也得到映证。报告披露:电磁治疗、康复设备产品逐渐增多,舌像诊断、脉象诊断这类产品出现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结合的新趋势。
而从产业发展来看,新型智能化脉诊设备、舌诊设备、红外热像检测设备、灸疗设备、激光治疗设备、经络检测治疗设备、中医治疗特色疾病的治疗前精准评估设备、中医疗效可视化设备、中医康复器具和睡眠促进设备等中医医疗器械,以便于操作、适于家庭或个人使用的中医检测与监测设备,或将成为未来中医医疗器械科创发展方向。此外,结合老年人康复与护理需要,研发老年病康复的中医智能康复器具、中医医疗服务机器人及相关辅助器械也将成为研发重点。
专家一致认为,将中医医疗器械发展纳入中医发展规划,支持中医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企业培训,支持中医医疗器械和中医服务走出国门等,最终实现产业发展,将可进一步提升中医医疗器械的技术含量与服务功能,这也将有利更好地开展服务,引导产业发展。
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