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0.1秒?高端医疗设备展介绍介入器材导航微导管
2022-11-07
介入治疗快速发展,是继内科、外科之后目前发展最快的第三大治疗学科,其弥补了内、外科技术的不足。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型高科技微创性治疗技术。在血管介入手术中,因患者血管形态不同,常会遇见一些较难通过的血管通路。例如,颈内动脉在眼动脉分叉段呈大角度逆行,且眼动脉分支正发生于该弯折处。远端通路导管、中间导管等通路类器械在微导丝/微导管的引导下通过此类血管时,因其口径远远大于导引轨道(常规微导管),造成导管与导引轨道(常规微导管)“偏心”,某一侧可能产生较大的空隙(如下图1):
图1
在截面上表现出一个较大的“台阶”,导管端口偏离轨道的一侧容易与血管产生刮擦,特别是在血管分叉部位,因被卡住/勾住无法顺利向前推行,业界常称此现象为“台阶效应”、“窗台效应”或“边缘效应”(如图2):
图2
作为临床术者,不管是初学的,还是久经战场的老手,中间导管卡在眼动脉是时常发生的事情,你还不能太急躁,你还不能太任性,正打算抓狂的时候,主任会告诉你,多练练就好了…
你可能在想,要是有个器械能“无视”眼动脉开口处可以随意进退就好了。
导航微导管是怎么被设计出来的?
不少临床医生都带着这样的问题,朝思夜想,还真的有人给出了“大胆的”解决办法:高端医疗设备展Medtec China 2022了解到其解决思路大概是这样:选用整体质量稳定、以力学表现优异的微导管作为基管,在其头端装载一长度为4cm的软质囊体,制成一新式微导管,官方学名为“递送辅助微导管”,达到“导航”作用。头端有点“棒槌”的形状,不过外部包裹的是软质囊体,这样在在配合导管时,其原理是通过减少导管与微导管之间的空隙,从间隙01(如图4)降低到间隙02(如图5),可以避免导管端口刮擦及卡停于血管分叉部位的风险。
图3
图4
图5
在使用时,囊体伸出远端通路导管的头端,形成一钝圆形软质充实头部,在通过类似眼动脉开口处或其他较难通过的分叉血管时,圆润柔软的头部在微导丝及其自身中立重力的牵引下跨过分叉处,进入靶血管,引领通路导管跟踪进入靶血管,可消除“台阶效应”,从而减少术中尝试次数、减少医源性痉挛、夹层的发生,缩短手术时间、提升手术效率及成功率(如图6):
图6
这款产品和前几天我们介绍的球囊微导管不同,球囊微导管是为了减少操作,把微导管和球囊二合一,这款导航微导管更像是为了解决某一具体的问题而诞生的。
高端医疗设备展Medtec China 2022医用管件企业包括德尼培医疗精密包装( 苏州)、圣戈班高功能塑料、Cathx Medical Inc、上海翊科、上海茸原氟、安平等,将在现场带来精密三层挤出管、介入导管、编织导管、微导管、PTFE薄壁馆等产品。点击快速预登记。
导航微导管的优势
1-减少导航微导管外径与治疗导管内径之间的间隙;
2-产品近端外径相同时,支撑强度更高;
3-协助导管易于输送到达目标部位,尤其是辅助通过血管分叉部位,可降低手术难度及风险;从产角度看:1-微导管头端加了囊体,这个材质是很软的,比普通球囊充盈起来软很多;2-囊体长度4cm,是刚好跨过眼动脉的长度;3-头端是盾形,不是锥形;
图7
它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一些大分叉,中间管走的时候不偏心(而且如果是抽吸管的话,也不用塑形,塑形还是会影响一些抽吸性能),即使是基层医生,在过眼动脉弯的时候也很容易。看还是我们那个逻辑:降低手术复杂度的设计都是值得推荐的。
实验数据对比
头端硬度
即反映导管头端的柔软程度——头端力传递越强,则硬度越大,对血管友好性越低。
高端医疗设备展Medtec China 2022技术论坛A:医疗器械诞生的助推器——创新医用材料/配件及精加工将结合生物医用材料、精密配件及生产中精密的加工工艺、医用功能性涂层、聚酰亚胺及复合精密管技术、先进敷形镀膜技术、有机硅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为器械生产商和供应商提供交流平台。埃万特、汉高乐泰、德尼培、科思创集团等企业将在现场讲解独家解决方案及技术。
产品型号
导航微导管设计两种规格,分别为内径0.017”微导管头端装载4cm长、0.050”外径囊体;0.021”微导管头端装载4cm长、0.065”外径囊体。两种规格可以适配于中天天巡5F、6F两种远端通路导管、抽吸导管以及市面上绝大多数内径≥0.055”、0.070”的导管。具体型号图如下表1:
图8
来源:医休神介说